欢迎登陆bt365手机客户端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 > 经济体制改革 > 正文

2017年中国居民绿色消费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8-05-29 09:45:11   作者:    点击量:

绿色产品是指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基础上,对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环境友好的产品。扩大绿色产品消费规模、提升绿色产品消费水平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产品供给不断扩大,绿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绿色产品市场逐步规范,绿色产品消费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一、绿色产品消费发展态势良好

(一)绿色消费品种不断丰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消费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注重量的满足逐步转向追求质的提升,绿色消费悄然兴起绿色消费品种不断丰富,节能家电、节水器具、有机产品、绿色建材等产品走入千家万户,空气净化器、家用净水设备等健康环保产品销售火爆,循环再生产品逐步被接受,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时尚,共享出行蓬勃兴起。

(二)绿色产品消费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在促进绿色消费有关政策措施推动下,绿色产品供给逐步优化,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据保守估算,2017年,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热水器等5类产品国内销售近1.5亿台,5000亿元;有机产品产值近1400亿元;新能源汽车销售77.7万辆;共享单车投放量超过2500万辆。2012年至2016年,我国节能(节水)产品政府采购规模累计达到7460亿元。阿里零售平台绿色消费者人数在2012-2015年间增长了14倍,占活跃用户数的16%

(三)绿色产品消费政策不断健全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文件,国务院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等文件,对强化绿色健康消费理念、促进绿色产品供给和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促进绿色产品消费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国家正在实施节能(节水)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能效水效标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能效水效环保领跑者、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制度,北京、上海等部分地区采用财政补助的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四)绿色产品消费生态环境效益逐步显现

据估测,2017年国内销售的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热水器可实现年节电约1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50万吨、二氧化硫1.4万吨、氮氧化物1.4万吨和颗粒物1.1万吨。2016年,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量360万吨,可节约原油460万吨,节约耕地410万亩。2017年,居民骑行共享单车可减排二氧化碳420万吨,滴滴顺风车、拼车共享出行服务可节约燃油13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70万吨。

二、重点领域绿色产品消费情况

(一)节能节水产品

节能、节水产品是指依据强制性能效、水效国家标准,能效、水效2级及以上的终端用能、用水产品。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可以取得消费者得实惠、企业得效益、全社会节能减排的积极效果。国家通过实施能效水效标准和标识、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和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打击能效水效虚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节能节水产品市场,扩大节能节水产品消费规模,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上海等地方设立节能产品超市,采取财政补贴扩大节能节水产品消费。苏宁、国美等大型零售商通过开辟节能产品专区、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实施消费积分等措施推广节能产品。

2017年,我国家电行业零售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9.0%。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和热水器五类产品总销售量较2013年增长15.4%2017年,空调国内销售量约8900万台,同比增长46.8%,其中节能空调销售量约2300万台,同比增长82.2%;电冰箱国内销售量约4500万台,同比下降5.2%,其中节能产品销售量约3400万台,同比下降28.0%(主要原因是能效标准升级提高了节能电冰箱能效门槛);洗衣机国内销售量约4400万台,同比增长7.3%,其中节能产品销售量约3600万台,同比增长19.8%;平板电视国内销售量约5300万台,同比下降4.7%,其中节能产品约1600万台,同比增长18.1%。热水器国内销售量约4200万台,同比增长4.4%,其中节能产品销售量约4000万台,同比增长6.5%2017年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和热水器节能产品销售见图1(数据来源:产业在线、中怡康)。

1  2017年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和热水器节能产品销售量

在超高效产品推广方面,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建立了能效领跑者制度,通过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形成推动用能产品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2016年电冰箱、变频空调、平板电视能效领跑者产品(18家企业150个型号)市场反响热烈,年推广近500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3%。能效领跑者制度有力促进了超高效节能技术应用,如高增益光学部件和材料、高光效LED、区域调光和动态背光技术、低待机功耗电源、能源管理芯片等技术在平板电视中得到应用。

在家用照明领域,LED照明产品光效高、寿命长,作为新一代绿色照明产品逐渐深入人心。2017年,我国LED照明产品产量超过106亿只,同比增长34%;国内销售量超过47亿只,同比增长39%2017年,LED家居照明产品在用量超过22亿只,同比增长37%(数据来源:国家半导体产业联盟)。

2017年,我国水嘴产量约2亿件,同比增长15%左右,其中节水型水嘴产量4500万件。2017年,坐便器产量约7000万件(其中出口量约占30%),节水型坐便器国内销售量1800万件(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为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率先垂范作用,2004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发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截至2017年,共发布二十二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第二十二期清单包括28个四级品目,62种产品,949家企业、309651个产品型号/系列。截至2017年,获得字标的节能节水产品认证证书的企业4812家,证书数量为104816张,分别同比增长15.8%16.1%2004年,我国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目前能效标识覆盖37类产品,备案的生产企业超过1.4万家,产品型号超过136万个(数据来源: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二)健康环保产品

随着消费升级、生活品质的提高,居民对室内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水质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净化器、家用净水设备等健康环保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空气净化器产量、国内销售量分别为1357万台、444万台,同比增长26.1%2.3%;家用净水设备产量、国内销售量分别为1629万台、1477万台,同比增长11.4%12.6%,见图2(数据来源:产业在线)。

2  2013-2017年空气净化器、家用净水设备产量和销售量

空气净化器和家用净水设备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产品种类推陈出新,性能质量优化升级,市场走向规范。空气净化器CADR(洁净空气输出比率)值、大CCM(累计净化量)值、高能效值、低噪音成为技术发展趋势,从单一的去除颗粒物发展到除气态污染物(如甲醛、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除异味、除菌等复合型产品。反渗透家用净水设备成为主流产品,大通量、超静音、低废水、UV(紫外线)杀菌等功能成为市场新宠。2016年以来,GB/T 18801-2015《空气净化器》、GB 34914-2017《反渗透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等国家标准先后实施,推动了行业有序竞争和市场规范发展。

为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和选择环保产品,引导绿色消费,1994年,我国实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目前,中国环境标志现行有效标准99项,涉及纺织品、建材、涂料、五金、厨具、家电、汽车、日用品等多个行业。2017年,环境标志产品有效证书4559个,涉及近3700家企业,40多万种型号(数据来源:中环联合认证中心)。

(三)循环再生产品

产品循环再生是指废品回收后经过加工实现再生利用,主要包括纺织品、饮料瓶、废纸、办公设备、电机等产品的循环利用。随着公众循环再生意识的增强以及循环再生产品质量的提升,循环再生产品逐步得到社会认可。

截至2017年,我国累计发布七批《再制造产品目录》,获得再制造产品认定的企业共61家,涉及11大类、40种产品、9528个型号,包括静电复印机和数字多功能一体机、铝合金车门、汽车发动机等。

我国是纺织工业大国,年纤维加工总量达5000万吨,废旧纺织品产生量增长较快。2016年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量360万吨,综合利用率约18%2015年,我国塑料饮料瓶消费量超过500万吨,约为2000亿个,基本实现全部回收。我国造纸产销保持平稳态势,2016年纸及纸板生产总量1.08亿吨,表观消费量1.04亿吨;废纸全年回收总量4963万吨,同比增长2.7%,呈现缓慢上涨态势。由于电子媒体的迅猛发展及其对平面媒体的冲击,以及网购和新兴物流的兴起,报纸新闻纸回收量明显下降,包装用纸的废弃量快速增长(数据来源: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四)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是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的要求不断提高,有机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有机产品生产消费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共有60余家认证机构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活动,1.1万余家企业获得1.7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备案的有机标志已超过17亿枚。

我国有机产品产值逐年升高。从2014年开始,我国有机产品产值超过1000亿,2016年达到1323亿元,是2012年产值的2.2倍,见图3。获得认证的有机植物生产面积达195万公顷,家畜和水产品总产量135万吨,加工产品228万吨。

3  2012-2016年有机产品产值

我国有机产品主要分为四大类:植物类、畜禽类、水产类及加工类产品。其中,有机加工产品、水果与坚果、有机谷物产值分别占总产值的65.1%8.3%7.4%,见表1(数据来源:国家认监委)。

1  2016年我国各类有机产品产值(亿元)

产品

产值

占比

加工

862

65.1%

水果与坚果

110

8.3%

谷物

97

7.4%

蔬菜

56

4.2%

其它作物

37

2.8%

畜禽

34

2.6%

水产

33

2.5%

大豆及其它油料作物

31

2.3%

21

1.6%

动物产品

19

1.5%

青储饲料

14

1.0%

野生采集

9

0.7%

总计

1323

100%

(五)绿色建材

2017年建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7.5万亿元,实现利润51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17.4%。我国传统建材工业面临着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总量大、产能严重过剩等突出矛盾,亟待加快发展绿色建材,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减少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专项行动,出台了绿色建材评价管理办法、评价技术导则,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持地方和企业开展试点示范。2017年,质检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五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工作的指导意见》。

绿色建材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建材工业绿色化进程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水泥行业已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等生产线约80条,在建和拟建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近百条。二是绿色建材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低能耗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海绵城市用防水、透水和蓄水材料、装饰装修用功能性材料、太阳能建筑用光伏光热产品、智能家居用集成化智能化产品等层出不穷。三是绿色建材规模不断扩大。共有416个绿色建材产品获得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及制品、水泥混凝土压力管的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0%,全国low-E玻璃产量已超过1.6亿平方米,年均增长约7%(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六)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免征车辆购置税、实施双积分政策、提高贷款发放比例等,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引导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017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9.477.7万辆,同比增长53.8%53.3%,分别是2013年的4544倍,2013-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见图4。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售市场占比达到2.7%,比20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4  2013-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59.257.9万辆,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0.219.8万辆。纯电动车是新能源汽车销售主力,约占84%,见图5。新能源汽车性能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250瓦时/公斤,较2016年提高近15%,主流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达到300公里(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5  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构成比例

在政策大力推动下,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解决充电难题、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全国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约21万个,月均新增约6000个。随车配建私人类充电基础设施约23万个。新能源汽车车桩比约3.8:1,纯电动乘用车车桩比约1.8:1。北京、广东和上海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位列全国前三名(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七)共享出行

共享出行是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一种新型绿色出行方式,即按照自己的出行要求支付费用,以共享、合乘方式与其他人共享车辆,包括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顺风车、拼车等出行模式。

共享单车通过在校园、地铁、公交站点、居民、商业及公共服务区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满足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等需求。2016年,共享单车融入百姓生活,不到一年时间就在全国大中小城市快速普及,甚至走出国门。便捷环保成为共享单车的名片,不但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且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7年,共享单车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投放量超过2500万辆。以公众常见的ofo和摩拜共享单车为例,截至2017年,ofo和摩拜用户均达到2亿左右,日订单均超过3000万。单次骑行以6-20分钟、0.5-2公里为主,每辆车每天平均使用时间约76分钟(数据来源:ofo和摩拜)。

近年来,拼车、顺风车成为出行时尚,被广泛接受。以滴滴平台为例,截20166月,使用乘客数突破3000万人,共运送2亿人次,总行驶里程达30亿公里。2017年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个。2017年滴滴将拼车升级为拼座模式,拼成率大幅提升(数据来源:滴滴出行)。

共享汽车在我国刚刚起步,用户量级较小。2017年,国家鼓励共享汽车分时租赁模式,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出台了鼓励政策,上海、合肥、湖南等省市给予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运营购车补贴,共享汽车逐步进入公众视野。

三、绿色产品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绿色产品消费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还存在绿色消费意识不、有效供给和需求不足、市场还不规范、政策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一)绿色消费意识不

我国居民粗放式消费习惯由来已久,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炫耀性消费等现象普遍存在,盲目追求贪大求洋,很多消费者在衣、食、住、行、游的日常生活中还未养成健康、环保、适度的消费习惯,绿色生活方式还没有成为社会风尚,绿色消费意识比较薄弱。

(二)有效供给和需求不足

当前,我国消费供需关系面临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结构性失衡。从供给看,企业研发生产绿色产品的意愿不足,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炒作绿色概念,绿色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从需求看,绿色产品成本较高,存在叫好不叫座现象,市场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潜。

(三)市场还不规范

目前,绿色产品消费市场亟待规范,企业违法成本低,绿色产品性能虚标现象还比较突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现象频现,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了消费者购买信心,挫伤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四)政策措施有待强化

促进绿色产品消费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策尚不完善,标准滞后落后、财税政策还未完全落地、招投标机制有待改进、宣传推广不够有力、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充分、市场监管还不到位,未能有效激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和消费者。

四、下一步政策建议

下一步,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激励和引导绿色产品消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强化宣传教育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把绿色消费纳入全国节能宣传周、科普活动周、全国低碳日、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新闻、网络媒体公益宣传,报道好的经验做法,加强舆论监督,营造绿色消费良好社会氛围。

(二)扩大有效供给

把提高绿色产品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绿色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投入。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高中高端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建立绿色产品多元化供给体系,推动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扩大的良性循环。

(三)规范产品市场

加快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创新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大市场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标识等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绿色产品市场环境。将违法违规企业或个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开。

(四)完善推广机制

建立并推行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统计报表制度,实施各地区推广绿色产品绩效评价。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相关标准,做好标准实施。加大相关标识认证制度实施力度,扩大实施范围,创新领跑者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衔接机制。加大财税激励,加强绿色债券、基金、信贷等金融扶持。调整形成有利于绿色产品消费的招投标机制,破除最低价中标的痼疾。发展绿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研究绿色产品消费积分制度。畅通流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绿色超市、绿色电商平台等流通主体,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

(五)公共机构率先垂范

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要率先垂范,优先采购和使用绿色产品。完善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加大价格折让幅度。公共机构要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中的比例,充分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完善绿色公共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消费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等。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上一篇:达州市成功争取生态文明建设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3010万元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18年 第3号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四川省bt365手机客户端    办公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公安局备案号:51170002011373    备案号:蜀ICP备14024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