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达州市精心培植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粮油加工转化企业完成产品产量184.45万吨,比上年增加7.08万吨,增加1.04%,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粮油加工业力争用2—3年改变传统粮油加工业局面,把我市粮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将粮食加工业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全市粮油加工企业运行情况综合分析
1.基本情况。2017年度,我市纳入粮油加工业统计的企业71家,其中破产2家,分别是达州市宇立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渠县有庆鸿星粮油有限公司;停产6家,分别是通川区银竹油脂有限公司、通川区龙兴米业有限公司、达川区金檀乡大米加工厂、四川军杨牧业有限公司、大竹城关粮油食品站、大竹石河镇长富大米加工厂,正常生产的企业有63家。
在正常生产的63家企业中,大米加工企业(含以大米加工为主的企业,下同)46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家),生产能力为年处理稻谷127.85万吨;小麦粉加工企业2家,生产能力为年加工小麦7.00万吨;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7家,生产能力为年处理油料17.16万吨、年精炼油脂8.25万吨;玉米加工企业2家,年处理玉米能力13.34万吨;杂粮及薯类加工企业2家,年处理杂粮及薯类1.37万吨;饲料生产企业4家,生产能力为年产饲料21.52万吨。
从加工能力看,日处理原料在400吨以上的重点粮油加工企业6家,渠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日处理稻谷能力620吨,渠县通济油脂有限公司日处理油菜籽能力500吨,渠县绿明食品厂日处理稻谷能力750吨,四川梨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处理玉米能力600吨,大竹顺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日处理稻谷能力400吨,大竹春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日处理稻谷能力400吨,其余57家为非重点粮油加工企业。
从性质上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家,较上年增加1家,全部为大米加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0%;民营企业50家,占企业总数的80%。
2.生产经营情况。2017年度,我市正常生产的63家粮油加工企业消耗各种粮油原料51.3万吨,较2016年增加7.2万吨,其中:消耗稻谷33.4万吨,小麦2.3万吨,玉米3.9万吨,大豆2.4万吨,油菜籽5.8万吨,小麦粉0.9万吨,其他2.6万吨。生产粮油食品及饲料产品为34.8万吨,较2016年增加3.7万吨,其中:生产大米20.5万吨,小麦粉2.0万吨,食用植物油2.7万吨,粮油食品3.2万吨,杂粮及薯类1.4万吨,饲料5.1万吨。
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6640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9117万元,利润总额6326万元,应交增值税2295万元,互联网销售收入148万元。
二、我市粮油加工企业现状
我市粮油加工企业已形成了涵盖大米加工、小麦粉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食品加工、杂粮薯类加工和饲料加工等比较完整的粮油加工业体系,为保证本地的粮油供给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就2017年度统计数据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点:
1.我市粮油加工业以大米加工企业为主。从企业个数来看,大米加工企业46家,占全部粮油加工企业个数的71%;从生产能力来看,大米加工企业年处理原料能力127万吨,占全部粮油加工企业产能的64.5%;从产品产量来看,2017年度大米加工20万吨,占全部产品产量的70.6%;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17年大米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98580万元,占粮油加工业产值的62.29%。
2.我市粮油加工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从企业个数来看,民营企业50家,占全部粮油加工企业个数的80%;从生产能力来看,民营企业年处理原料能力107万吨,占全部产能的68.3%,从工业总产值来看,民营企业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22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5%。
3.我市粮油加工企业大米加工转化产值略有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小规模大米加工企业,受资金、场地、工艺等限制,已处于强力支撑阶段,产量产值持续下降,特别是低档次加工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甚至倒闭状态,还有部分企业虽未停产,但仍然开工不足。
4. 2017年发展较好的产业是粮食深加工产品和精炼食用植物油这两块,产值呈稳步上升趋势,粮食深加工产品和精炼食用植物油产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更多的追求食用绿色环保类食品,从而使粮油深加工产品产量和市场价格有所上涨,粮食深加工产品产量达到了31.05万吨,比上年增加2.7万吨,增加9.52%。
三、存在问题
1.企业小而散且利用率低。2017年正常生产的63家粮油加工企业中,日处理能力400吨以上的企业仅有6家,企业小而散,设备利用率低。我市大米加工业、小麦粉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年生产处理原料能力分别为113.5万吨、9.8万吨、25.6万吨,但实际处理量却分别为31.4万吨、2.4万吨、4.8万吨,其生产能力利用率分别为27.7%、24.5%、18.8%,生产能力利用率尚不足30%,十分低下。
2.行业发展不均衡。我市正常生产的63家粮油加工企业中,有46家大米加工企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只有7家,小麦粉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只有2家, 玉米转化企业2家,饲料生产企业4家,其他行业还未涉及。
3.品牌影响力十分有限。目前我市粮油品牌较多,但真正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名牌少。如 “桃花”、“云蒙”、“川凤”、“通济”等在本地市场的知名度较好,但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4.粮油深加工相对滞后。目前的粮油加工业,存在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传统工艺多,高新技术少,产业趋同多,特色产品少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粮油深加工发展不够,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高,副产品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开发,产业升级提质还任重道远。
5.国有加工企业占比较低。国有企业发挥着粮油市场主渠道作用,2017年我市正常生产的63家粮油加工企业中,只有13家国有企业,占所有粮油加工企业的20%。
6.企业融资困难。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放贷审批手续更加细致、审慎,放贷条件要求更高,致使企业很难申请到贷款,不能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企业发展受到瓶颈制约。
7.“稻强米弱”现象短时期内难以改变。由于低价进口大米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改变,加之为保护农民利益启动稻谷最低价收购政策,而大米销售价格全面市场化,由此形成的“稻强米弱”现象在短时期内亦难以改变,制约了大米加工业的发展。
8.产能严重过剩。其主要原因是达州市粮油企业较多,大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竞争力弱,且企业过于依赖传统粮食主销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从原料和市场两方面都限制了企业的产能。
9.是投入少,发展后劲欠缺。粮食行业属微利行业,资金积累不足,实力不强,尤其是市属国有5家粮食企业,2013年企业改革改制后,由于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产业发展基础尤为薄弱,粮食仓储物流技术装备落后,资金非常紧张,投入粮食产业发展资金非常有限,发展后劲欠缺。
四、意见与建议
针对我市粮油工业发展现状,今后的工作方向突出粮油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区域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粮油资源,实现粮油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行业指导,引导企业良性发展。粮食行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已有数据资料,加强行业指导,搞好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在项目建设上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现粮油加工水平的提高和产品升级换代,尽量实施企业整合,着力培育企业集群、集团。
2.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企业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按照企业自愿、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优势龙头企业为核心,着力推动企业战略合作与重组,培育大米加工、油脂加工、饲料加工和粮油食品加工、粮油储备保管以及粮油商贸物流六大产业集群。以优势品牌为核心,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的方式,推进品牌整合,增强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达州粮油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加强国有加工企业扶持力度。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对现有国有加工企业进行扶持,并适当新建国有加工企业,更好的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保障粮油安全。
4.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金融、财政、土地、培训教育等方面的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与银行的衔接,争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支持,保证企业经营和技改资金需求,促进企业发展。